南北战争是 工业革命 后的第一次大规模战争,在此期间确立了战术、战略思想、战地医疗等现代战争的标准。 参战人数达350万人,其中绝大多数为志愿兵。 共有62万士兵死于疆场,其数量超过美国历届战争的总和。附带的平民伤亡估计在二三百万之间,经济损失简直无法统计(特别是谢尔曼的向大海进军横穿南方各个州,留下一片焦土),是美国历史上伤亡最大的战争,远超两次大战以及此后朝鲜战争、越南战争的总和。
1、
战争之后,罗伯特·李因为选择主动投降,而没有被逮捕。他回到了南方,打算靠种地度过余生。华盛顿大学向他发出邀请,让他出任校长。罗伯特·李欣然接受,李将军从此变成了李校长。
罗伯特·李对华盛顿大学做出了很多贡献。他建立了新闻学院、工程院、商学院、法学院。当时美国大学重理论而轻实践,李校长觉得理论和实践同等重要。他把工学、法学和商学都变成了必修课,让学生们毕业后走出象牙塔,融入社会中。
罗伯特·李当了校长后,不问世事,也不参与政治。他从没有和3K党搅在一起,也没有和南方的政客们频繁往来。罗伯特·李有时候跟朋友说,这辈子最后悔的就是上了军校。1870年,罗伯特·李突然中风,不治身亡。华盛顿大学为了纪念他,把名字改成了“华盛顿——李大学”。
展开剩余89%罗伯特·李被埋在了学校教堂
华盛顿—李大学,就在弗吉尼亚军事学院的隔壁
2、
格兰特卸任总统后,开始周游世界。他会见了德国总理俾斯麦、英国女王维多利亚、日本天皇明治、“大清裱糊匠”李鸿章。格兰特后来还想当一任总统,但他在党内都得不到支持,更不用提全国了。
周游世界花光了格兰特的存款,于是他又要开始找工作了。有个朋友找他开公司,于是格兰特四处借债,往里投资了10万美元。格兰特没想到这个公司是搞传销的,很快他的朋友就卷款逃跑了。他的朋友私下跟别人说,格兰特“在商界就像小孩一样好骗”。他说的没错,格兰特到死都不知道自己被骗了。
到了1884年,格兰特被诊断出喉癌。穷困潦倒的他没有钱留给妻子儿女,于是打算卖书赚钱。书商说所有盈利,只给格兰特10%。幸好马克吐温及时出面,承诺给格兰特70%的利润。格兰特整整写了一年书,记录了南北战争的全过程。封笔的五天后,格兰特与世长辞了。
格兰特会见李鸿章
传销往往针对老人下手
格兰特死前一个月,仍在写回忆录卖钱
3、
”小拿破仑”麦克莱伦成了新泽西州的州长,后来也出版了回忆录。在他的回忆录里,他并不认为自己在战场上犯了任何错误。大胡子伯恩赛德当了三届罗德岛州长,后来又当了参议员。哪怕到了晚年,他还是留着他的标志性大胡子。
谢尔曼后来当了陆军司令,谢里登成为了谢尔曼手下的将军。二人发动了臭名昭著的“印第安战争”,把南北战争时期的“全面战争”思想发挥地淋漓尽致。
在这场战争中,谢尔曼和谢里登把印第安人逐出了他们的家园,仅仅因为新修的铁路需要穿越印第安领地。谢尔曼认为印第安人代表着野蛮、落后,而铁路代表着先进的文明。他鼓励士兵们屠杀印第安人,还给当时的总统格兰特写信:
“我们必须带着仇恨和苏族人作战,哪怕对他们进行种族灭绝,男女老幼都不放过。……不能让那群偷盗成性的穷逼印第安人阻碍铁路的前进。”
他甚至在信中写道:
“攻击的时候,不要分男女,也不要看年龄。只有他们敢反抗,就必须把他们杀死。”
这些种族灭绝政策的执行者就是谢里登。谢里登带着军队强行进入印第安领地,然后要求他们投降。只有有人不投降,谢里登就把部落杀干净。为了让印第安人死绝,谢里登让猎手肆意杀害美洲野牛。印第安人过去靠野牛维生,现在只能在饥饿中死去。谢里登对这些印第安人毫不同情,也不觉得自己的屠杀有什么不对。他后来说了一句名言:
“死掉的印第安人,才是好印第安人。”
新泽西州长麦克莱伦
罗德岛州长伯恩赛德
越活越精神的陆军总司令谢尔曼
“死掉的印第安人,才是好印第安人。”——谢里登
(James Longstreet)将军 -长须长脸的长街将军,在战后成为了律师。他支持废除奴隶制,而且希望让黑人也有投票权。长街后来在家乡训练民兵,对黑人和白人士兵一视同仁。长街这么做得罪了他的大部分战友,南军的将军们纷纷指责他叛变了革命。“坏老头”厄利编造了关于长街的一系列谎言,把葛底斯堡失败的责任全都扔到他的头上。“败局命定教”的教徒们把长街比作背叛基督的犹大,直到他死后还在对他进行人身攻击。
南方总统杰斐逊·戴维斯出狱后,加入了“南方历史协会”。这个协会致力于篡改南北战争的历史,美化南军的蓄奴和反叛行为。在他的支持下,南方将军的雕塑像雨后春笋一样冒了出来,南军被美化成失败英雄。
南方副总统史蒂芬斯战后没有被审判。他当年发表了“基石演讲”,称“奴隶制是我们国家的基石”。战后史蒂芬斯被白人们选为议员,在南方通过了一系列歧视性法案。史蒂芬斯还出版了回忆录,声称南方的独立是合法的,是北方侵略了南方。他晚年在种植园雇佣黑人奴仆,还经常不发工资。在他的家里,仿佛南北战争从未发生过,奴隶制仿佛没有被废除。
在葛底斯堡发动“皮克特冲锋”的乔治·皮克特,在战后逃到了加拿大。他在战争中杀害了22名北军俘虏,他怕北方政府战后清算。格兰特当总统以后,决定赦免皮克特,于是皮克特带着家人回到了美国。皮克特晚年酗酒度日,喝醉后就大骂罗伯特·李。他责怪罗伯特·李发动了那场死亡冲锋,“那个人毁掉了我一整个师”。皮克特后来在贫穷中度过余生,死于饮酒导致的肝癌。
改过自新的长街将军
死不认罪的杰斐逊·戴维斯
发表“基石演讲”的南方副总统亚历山大·史蒂芬斯
酗酒而死的乔治·皮克特
4、
南北战争的战场散布着士兵们的尸体,直到20世纪才渐渐地出现士兵陵园。大多数尸体已经认不出身份,只能用石头做一个粗略的记号。活着的士兵,很多人失去了手臂和腿,他们无法工作,只能靠政府津贴度日。
1913年,宾州举办了一次“葛底斯堡50周年”纪念大会。他们邀请了所有参加过葛底斯堡的老兵,让他们在战场团聚。53407名士兵仍在人世,他们此时已经是须发皆白的老人了。
纪念大会整整持续了4天,正如葛底斯堡战役一样。南北双方的老兵分别扎营,也像当年在公墓岭上一样。
第二天晚上,北军的老头儿们决定“夜袭”南军帐篷,给他们一点儿刺激。南军见到北军的老头们冲了过来,热情地把他们请进帐篷。老头儿们不分南北,一起点起篝火,唱起了歌来。
第三天,南军决定重演一下皮克特冲锋。于是北军的老头们站在公墓岭的石墙后,南军的老头们从山下冲上来。冲到城墙边后,两方握手拥抱,相互问好。
正如总统威尔逊在那时说的:
“我们再次团聚,不再是敌人,而是兄弟、同志、朋友。我们的战斗过去了,争吵也过去了。但不要忘记,我们当年是多么的勇敢,多么的光荣。”
10年后,南军和北军重演了皮克特冲锋,然后握手言和。
参考资料《内战,视觉史》,史密森学会,丹麦
西点军校内战史,美国军事学院
《内战地图集》,作战战术和地形的综合指南,《国家地理》
《美国简史》,詹姆斯·维斯特·戴维森,耶鲁大学出版社
重建时代,Rober K.Sutton和John A.Latschar,《东方国家报》
《血洗:失落事业的宗教》,查尔斯·雷根·威尔逊,佐治亚大学出版社
《剑与盾:马尔科姆·X和马丁·路德·金的革命生活》,佩尼尔·E·约瑟夫,基础书籍
发布于:浙江省